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(面授/在線),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↓
北京朝陽區(qū)高三期中語文試題!高三是個十分重要的時期,在語文學習中,除了日常積累總結,較重要的就是要訓練試題。小編下面為大家?guī)?/span>北京朝陽區(qū)高三期中語文試題,希望對同學們提供幫助。
一、本大題共8小題,共24分。
閱讀下面材料,完成1-8題。
材料一
試想一下,沒有圍墻會對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造成哪些影響?有人會說,那可不行,如果沒有圍墻,物業(yè)怎么管理?陌生人隨意進出又怎么辦?社區(qū)內屬于全體業(yè)主的公共空間又如何保證業(yè)主的正當權益?應該說,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應,生活在中國城市中的人們,太習慣于有圍墻的生活了。
事實上,城市建筑到底要不要圍墻,學界至少已經(jīng)爭論了幾十年。1977年,一群城市規(guī)劃師相聚在秘魯印加文明遺址——馬丘比丘(MachuPichu),簽署了一份《馬丘比丘憲章》,重點批判了城市建設中那種立足于《雅典憲章》精神而“把城市里的建筑物變成了孤立的單元”的作法。次年,國際建筑師協(xié)會(UIA)認可了《馬丘比丘憲章》,并在事實上逐漸以其取代了形成于1933年的《雅典憲章》。
建設帶圍墻的封閉式空間,正是《馬丘比丘憲章》批判的“把城市里的建筑物變成了孤立的單元”的作法之一。也正因為如此,在今天的世界范圍,不設圍墻的住宅或單位,還真不是什么新事物。在絕大多數(shù)國家或地區(qū),比如紐約,或者東京,一幢幢大樓都是直接朝著大街或小巷,保安坐在大堂里;那些有圍墻的,通常是敏感特性相對較高的部分建筑。
假如說,城市中各處都是圍墻簇擁的建筑,那么在城市中就會出現(xiàn)一片片封閉空間,仿佛一個個圍出來的“孤島”,這就極有可能讓它們與城市整體發(fā)展相脫節(jié);“孤島”制造出的“隔絕”,還會對街區(qū)之間活力的增強形成一定阻礙;另外,如果城市公共空間都被小區(qū)花園之類的圍墻圈占,各自封閉的樓盤就會導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“毛細血管式”的小路,降低城市道路網(wǎng)絡的密度,也就必然造成土地等公共資源的浪費。這些都會給日益緊張的城市發(fā)展帶來不斷擴大的負面影響。
中國的城市建設,過去重視單元的區(qū)分與獨立,圍墻是建筑設施中較直接的輔助內容。根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我國公共單位(不含住宅)的實體圍墻總長達500多萬千米,可繞地球125圈;這些圍墻占地總面積1100多平方千米,如果加上兩側墻腳不能利用的死角,甚至達到3350平方千米。在世界各國包括某些同為發(fā)展中國家在內的城市中,恐怕都難以看到如此“壯觀”的圍墻!
其實,中國也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沒有圍墻的“開放式社區(qū)”。在宜賓市一個叫做“萊茵河畔”的“開放式社區(qū)”里,整個樓盤內的道路全部向城市開放,住宅的安全防護體系全部后退至單元門口。在那里,住宅樓單元門直接朝向道路,行人面對的儼然就是巴黎或紐約的一處處街景。在那里,物業(yè)管理不僅沒有削弱,其效果甚至幫助社區(qū)榮膺“全國物業(yè)管理示范小區(qū)”稱號,以至于這一樓盤被當?shù)厝苏J為是較好的樓盤,成為當?shù)仡H有口碑的一處風景。
當然,就算是真要推倒圍墻,別說是在城市,在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。目前中國城市區(qū)域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間,特別是那些美麗的花園和社區(qū)專用的公共設施,還有其存在的真實法理依據(jù)。圍繞著法理與現(xiàn)實的一系列問題,恐怕還需要一番爭論。但是,社會畢竟在發(fā)展和進步,文明社會不應該讓人恐懼沒有圍墻的生活。可以期待的是,我們雖然還不能像有些地區(qū)那樣自由出入市政廳,但至少越來越接近了;那些還把自己圈在圍墻里的相關部門,也應該會逐步把安防體系后退到大樓入口。這就正如《馬丘比丘憲章》在相關章節(jié)中所寫的一樣:“在人的交往中,寬容和諒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。”
(取材于劉德科、肖和相關文章)
5.根據(jù)“材料二”,對中國城市中的人們“太習慣于有圍墻的生活了”的原因的分析,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(3分)
A.圍墻在中國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 B.圍墻帶來的安全感中國人更看重
C.圍墻顯示出業(yè)主才有的一些權益 D.圍墻區(qū)分出本地人與外地人差別
6.根據(jù)“材料二”第四段文字,概括圍墻在城市發(fā)展中可能出現(xiàn)的負面影響。(3分)
7.根據(jù)“材料二”,下列對文意的理解、分析或推斷,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(3分)
A.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與變化,人們在要不要圍墻的認識上也會產生出一些變化。
B.國際建筑師協(xié)會支持《馬丘比丘憲章》,表明了協(xié)會堅決取締圍墻的態(tài)度。
C.圍墻對社區(qū)的包圍越嚴密,社區(qū)活力的形成就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持與引導。
D.中國過去時期的城市建設的思想,更靠近形成于1933年的《雅典憲章》。
8.在“圍墻的建設”這一問題上,“材料一”和“材料二”有哪些認識是一致的?請結合兩個材料作概括。(6分)
點擊領取2016-2018北京各學校高一高二高三上學期期中診斷試題及答案:https://jinshuju.net/f/huvH7g
想要了解【北京朝陽區(qū)高三期中語文試題】的相關資料,請點擊加入【愛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】 ,并直接向管理員“小康康”索!愛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會不定期免費發(fā)放學習資料,高中以及高考政策等相關消息,請持題目,續(xù)關注!
編輯推薦